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加速投入电动汽车和电池研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中国车厂如何利用产业链优势在欧洲市场立足,并逐步建立品牌声誉,将是未来扩张海外市场的关键课题。
过去10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至2022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这场同全球其他经济体在同一起跑线开始的竞争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了自己的信心,并正在昂首挺进竞争尤为激烈的欧洲市场。
2022年1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蔚来、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品牌凭借其外观设计更加时尚、产品系统更加智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快抢占欧洲市场份额。
高调亮相欧洲市场
在2022年10月举行的第89届巴黎国际车展上,比亚迪成为了一大瞩目焦点。比亚迪携唐、汉、元PLUS三款电动车型亮相,并与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壳牌共同宣布,将为其欧洲车主提供更优质的充电体验,包括向车主开放欧洲境内约30万个壳牌充电桩使用权。
据了解,比亚迪与欧洲多家乘用车经销商达成战略合作,多家线下门店计划于2022年开业,首批车辆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而比亚迪还和德国席克斯特(Sixt)汽车租赁公司签署协议,后者将在6年内从比亚迪订购10万辆电动汽车。两者的合作旨在推进席克斯特车队的电动化,同时也为比亚迪扩大其欧洲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长城汽车携旗下魏牌、欧拉新能源产品登陆巴黎车展。该公司表示,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形象近年来显著改善,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和高科技产品领域。长城汽车旗下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已经为抢滩欧洲这一关键市场做好了准备。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据“舆观”民意调查公司(YouGov)2021年的一项调查,在欧洲几个最大的汽车市场,43%的受访者愿意考虑购买混合动力车或者纯电动车。
经历了快速成长的10年后,中国新能源车企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充满雄心。比亚迪计划在2023年冲击4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这一数字是2022年预计销量的两倍还要多。要想完成这样的销售目标,其势必要在拓展海外市场上加快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