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最主要的增长点。”冲刺创业板上市的成都正恒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恒动力)早已嗅到汽车产业之变,正拟募资4.87亿元布局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商用车发动机核心部件扩能和技术中心升级项目,拓展自身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正恒动力了解到,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传统发动机缸体和其他非缸体零部件产品构成,在汽车行业整体转向新能源的趋势下,正恒动力能否把握发展新机遇,再获投资者青睐,考验着公司的经营策略。
传统赛道变局
公开资料显示,正恒动力前身为成立于1997年8月的正恒有限,2016年10月完成股份制改制,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缸体及相关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缸体、缸盖、轴承盖、壳体等各类铸铁、铸铝精密零部件产品。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正恒动力分别实现营收5.28亿元、5.74亿元、6.40亿元和3.43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086.03万元、5514.22万元、6184.97万元和3978.95万元。正恒动力据此认为,结合自身状况,公司以满足创业板发生上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5000万元”第一套上市标准。
报告期内,正恒动力发动机缸体和其他非缸体零部件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91%、96.26%、95.21%和95.32%,尤其是发动机缸体产品的收入占比最高,各期合计销售收入分别占到主业收入的75.93%、85.29%、82.73%和 79.55%,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贡献八成营业收入的发动机缸体产品,在招股书中却成为正恒动力担心的风险项之一。
据正恒动力披露的风险项显示,正恒动力认为,公司所属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主要来源于为传统的下游发动机主机厂及汽车整车厂提供相关零部件产品,因此生产经营与全球及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汽车行业景气度高,则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汽车行业景气度低,则上游行业发展放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追溯正恒动力的历史业绩发现,公司近年来的盈利曲线确实跟随汽车行业景气度坐了过山车。正恒动力股份制改制前后的2015年和2016年,公司业绩早已堪比报告期高点,两年实现的营收分别为5.85亿元和6.1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达5298.25万元和8989.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