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成为推动车市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前11个月累计销量为606.7万辆,同比增长1倍以上,市场占有率也达到25%。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字已超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的以市场导向和转型升级为方向,努力提升产品功能和性能。从产品上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进步飞速,产品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平均值技术指标皆处于领先地位。而从市场发展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趋向良性发展,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师建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自主品牌领跑新能源市场
在今年新能源汽车的上行势头中,自主品牌无疑是最大赢家。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50%至51.9%;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0.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1~10月,自主、豪华、主流合资品牌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的占比分别为84.9%、9.5%和5.6%。
从企业层面看,前11个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量合计为364.31万辆,同比增长1.16倍,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2.3%。其中,比亚迪以累计近160万辆的销量“一骑绝尘”,吉利汽车则凭借312.2%的同比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车企。值得一提的是,除特斯拉外,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企业已占据前十中的九席。
“经过持续努力和创新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已进入具有初步全球竞争力的历史转折点。在智能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我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上形成先发优势,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形成了品牌持续向上发展的势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安铁成表示。
然而自主品牌内部也在经历新一轮“洗牌”。今年4月宣布停售燃油车的比亚迪开启超高速增长,上半年就已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场新能源车销冠,其前11个月销量甚至超过第二至第六名车企销量之和。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排行榜中,除第一名“雷打不动”外,2~9名的排名变化却很频繁。此前,蔚来、理想、小鹏是新能源汽车厂商排行榜前十的常客,但从今年7月开始,吉利、奇瑞、长安等主流自主品牌开始强势上攻。
此外,造车新势力企业中,此前位居第二阵营的哪吒汽车表现抢眼。去年11月,哪吒首次交付量突破万辆大关。今年5月,哪吒以微弱劣势位列新势力造车交付量第二名,7月成为第一。当前,其已连续五个月位居自主造车新势力月度交付量第一。
相较而言,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触电”进度要慢一些。在国内合资品牌推出的车型中,目前仅大众ID系列表现尚可。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1~10月,在国内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厂商销量榜单中,一汽-大众累计交付8.1万辆,同比上涨62.7%,列第14名;上汽大众累计交付7.2万辆,同比上涨61.8%,列第15名。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合资企业大多持观望态度,从观望到入场,合资车企发力电动化、进行电动化转型的时间较晚,因此目前它们在新能源市场上的表现乏善可陈,面临纯电动车积累不足、产业链不强,‘油改电’产品智能化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当前合资品牌也在加快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如主流日系车企丰田、本田和日产就分别于今年上市了旗下新能源SUV产品bZ4X、e:NP1和Ariya,以求在新能源市场中抢得一块蛋糕。
此外,上汽通用也在11月发布新目标,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华推出超过15款基于奥特能平台的电动车型。北京现代方面亦表示,将从2023年起,把现代汽车新能源方面的产品及技术引入中国,并计划未来3年在中国市场投放4~5款纯电车型。
出口海外贡献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