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能源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新能源汽车赛道,留给日系车的时间不多了

   2022-12-07 何玺2490
导读

从去年初开始,汽车行业已经普遍关注到一个现象:日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持续下降。而就在日系车市占率逐渐降低的同时,来自美国的特斯拉,以及众多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毫无疑问,在新能

 

从去年初开始,汽车行业已经普遍关注到一个现象:日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持续下降。而就在日系车市占率逐渐降低的同时,来自美国的特斯拉,以及众多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毫无疑问,在新能源逐渐成为主流的汽车市场,日系汽车品牌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而且随着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日系品牌承受的压力还会越来越大。



01



掉队的日系新能源汽车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纪录,达到惊人的23.04万量,同比暴增152%。与此同时,当月其他国产造车新势力厂商也业绩不凡,不少厂商均创下品牌成立以来的销量新高。在国产新势力们高歌猛进的当下,曾经多年风生水起的日系厂商们,却日子不好过: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份日系汽车品牌零售份额是18.9%,同比下降了3.7个百分点。实际上,日系品牌市场存在感的不断下降,早在2021年初就已经被汽车业人士普遍觉察到。当时还有不少舆论将其“解释”为日系品牌因产能暂时受限,而引起的供应链短期现象。但在这近2年时间持续下滑的冰冷数据面前,即便是日系车最忠实的“拥趸”们,也不得不接受日系车品牌下滑的事实。与日系车的下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来自中、美两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却在几年间呈现出迅猛攀升的势头。



11月16日,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比亚迪,高调宣布公司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就3个月前,被比亚迪视作主要对手的美国品牌特斯拉,也刚刚实现了第300万辆汽车的下线。两家前后脚突破300万辆大关的盛况,也恰恰是中美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繁荣的缩影。几年间,先是特斯拉凭借高端市场定位,在产销量上遥遥领先,其后比亚迪在今年的月产销量一路突破7万、9万、10万、20万辆大关,不但拿下上半年“销冠”,而且极有可能在年底创造新记录。围绕在比亚迪、特斯拉周边的,还有来自中国的众多品牌。这种其中,既有月销量已经稳定在10万辆以上水平的吉利、长城等传统厂商,也有包括“蔚小理”、哪吒、问界、零跑在内的,一系列月销量持续超万辆的新势力厂商。它们的集体崛起,让日系品牌的颓势更加凸显。



来自乘联会的另一组数据还显示,到2022年9月、10月份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连续两个月突破30%。这就相当于消费者每购买3.3台车,其中就有1台是新能源车型。这就清楚表明,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就是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替代传统燃油车型,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看清了这个趋势,也就不难明白日系车当前遇到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固守曾经给品牌带来辉煌成功燃油车型,导致对新能源车型的投入不足,以至于在整个市场加速步入新能源时代的大环境下,集体落伍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系品牌就凭借自身优越的性价比,在石油危机背景下依托更经济的燃油车型,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并获得大片市场份额。然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能源车型,却在性价比这个关键要素上,比日系的燃油车更优越,从而得以反过来不断蚕食日系品牌的市场空间,并不断壮大。可是在长达近10年时间里,日系品牌们似乎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危机,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动作相当迟缓。包括本田、丰田、日产在内的三大品牌,直到一年前才开始加大新能源投入。但在比亚迪、蔚小理等新势力提早布局的巨大优势面前,竞争力严重不足,销量增长乏力。以至于直到目前,日系品牌依然在主要依靠传统燃油车型来“撑门面”。



02



日系车集体走弱的背后品牌力减弱、渠道遇瓶颈



在新能源领域的落后,让日系车面临着品牌力、渠道营销力的全面受挫。在此影响下,日本八大车企在2022上半年,产量已经同比去年下滑了6%。具体数据显示,上半年日本汽车三巨头丰田、日产、本田均遭遇到产量、销量的双双下降。其中日产与本田产量分别下降了14.4%与10.2%,销量则下降了23.9%及19.5%,另一厂商马自达的产量更是下降了18.3%。三大厂“本体”受到的挫折,也传递到了各自在华的合资品牌身上。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日本三大厂一直都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中国20万元级别的中高级轿车市场处于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吸金无数。然而随着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国产传统厂商,以及哪吒等新势力的不断进步,日系合资品牌的竞争力也在显著下滑。



销量数据显示,在今年最关键的9月份“金九”期间,三大厂之一本田不但“本体”品牌在国内市场销售量同比下滑16.8%,而且旗下合资品牌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月销量分别也出现了环比-11.3%、甚至-40.8%的大幅下降。而另一大厂日产旗下的合资品牌东风日产,也遭遇到9月销量同比下滑5%,以及1-9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5%的重大瓶颈。总体颓势之下,日系车终端大降价、日系品牌二手车价格“大崩盘”的现象已经渐成趋势。甚至就连丰田凯美瑞这样的“保值精品”,也已经出现了新车终端价格大幅打折的窘况。品牌力、渠道营销力的全面下滑,已成为笼罩在所有日系品牌头上的阴云。



总的来看,在以电动为主的新能源市场上,日系品牌运营策略最大的弊端就是一个“慢”字。例如,以科技应用为品牌卖点的本田,直到2022年4月才真正发力,在中国投放了首款电动汽车e:NS1。而在本田之前,以大众为代表的欧美车企早已投放了一系列纯电产品,中国自主品牌更是凭借早布局、大投入,迄今已经拿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70%以上的份额。日系品牌动作慢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没有对新能源的投入下定决心,而是固守过去的成功,把自己资源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投入到了传统燃油车型中,对新能源汽车这条战线却支撑不足。这就导致日系车企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从开始就慢了一步,拱手将主动地位让给了中、美新能源品牌。



在经历了2021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22年欧洲局势的动荡,再度引发全球对传统能源技术的忧虑,也间接推高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下,先行一步的国产新能源车企增长更加强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翻倍。而包括新势力在内的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全部市场份额的77.7%,在翻番增长的新能源市场上,吃下了最肥美的那部分份额。相比之下,包括日系车企在内的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仅为10.3%。所谓一步慢、步步慢,面对已经具备强大规模优势、先发优势的国产新能源厂商阵营,发力迟缓的日系车,在新能源市场的争夺上,前景不容乐观。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hqxnyw.cn/news/show-315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6937475@qq.com。
 

(c)2024 环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5573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