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润研究院对外发布《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当中,有五座来自长三角。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长三角为何能在这条赛道上,驶出自己的“速度与激情”。
新能源产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梳理《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可发现,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位居全国前五名,综合指数得分分别为87.6、85.8、82.1、81.2、81.1,而南京、苏州、广州、成都、合肥则紧随其后。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前十名
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前十名的城市中,有半数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尤其是在“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指数”榜单中,常州、合肥聚集指数分值皆为88,双双位居全国第一,而武汉、南京、成都、深圳等位居其后。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认为:“投资热度集聚度反映城市在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潜力和可持续性。”
其实从今年各地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指标就能看出,新能源的热度有多高,不少城市都将新能源产业的涨幅单独拎出来重点展示。
深圳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9%,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了217.3%、130.0%。武汉前三季度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11.13万辆,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合肥前三季度新能源产业增长68.6%,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23.8%,分别加快21.7和13.8个百分点。
来自常州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1100亿元,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产值增长198.1%,产销量突破11.8万辆,位列江苏全省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江苏全省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