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前六大电池企业在常州布局的有3家;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五分之一、江苏省二分之一。
动力电池仅仅是常州新能源产业体系中的一角。在新能源这条新赛道上,常州向“新”而行,已经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新能源产业闭环,全力领跑新能源产业赛道。
从百亿元的项目到千亿元的产业链,再到万亿元的产业集群的跨越,常州正打造新能源之都,以之编制城市发展重要名片。
集聚
先看一组数据。
动力电池产业方面,2021年常州产、销量(含出口)分别为65.9GWh和62.7GWh,国内占比为30%和33.7%,全国第一;国内销量为58.8GWh,全国第一。2022年1-9月份,动力电池产量和销量分别为74.8GWh和65.1GWh,完成规上产值1075.1亿元,同比增长124.85%。 新能源整车方面,2021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1310.5亿元,同比增长71.4%。2022年1-9月,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2023亿元,同比增长58.6%。与此同时,全市专业从事充电桩生产及配套的企业在10家以上。
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
在一条蔚为壮观的新能源整车产业链上,无论是整车还是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在常州,都能找到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
以当升科技(常州)、贝特瑞(江苏)、常州星源、江苏科达利、海目星(江苏)、捷佳创为代表的企业,大多是国内外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总部外的最大基地,有力支撑了常州动力电池产业跃升,成为长三角锂电池产业链最全、最长的地区之一。
天目先导、中创新航等承担国家和省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实力企业代表了产业创新水平。动力电池相关专利达4444件,位居全国第一,近三年新增PCT(专利合作协定)专利52个,获中国专利奖4个。
常州近年来先后引进了一批新能源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已成为省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十三五”以来,新能源整车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重大突破,目前有理想、比亚迪等4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
突破
近日,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上,常州企业收获了来自世界范围内、全行业的关注。总部位于常州的国内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精彩亮相,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在大会上首发。
会上,中创新航带来了4C快充电池系统、One—Stop电池系统等独家产品。其中OS高锰铁锂电池为业内首发,该产品大幅降低了贵金属的用量,在达到更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了更高的安全性,并且具备了可维修、可拆解的特点。
近年来,中创新航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独家产品。在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中,中创新航装机量已位列全球第七;更是在7月底获得中国证监会关于其H股上市申请的正式批复。
公司董事长、总裁刘静瑜道出了关键所在:“唯有创新才可以实现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创新航正从材料创新、结构创新、系统创新、制造创新等多维度推动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而实现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从产业集聚到创新集聚,常州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充分激活新能源产业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