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能源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乘风破浪,电动向前

   2022-01-12 未来智库4020
导读

1.2021年需求超预期,2022年景气维持高涨1.1. 中国:产品驱动接棒政策驱动,后续延续高增长2021 年新能源车需求持续超预期,电动化率屡创新高。销量方面,2021 年 1-10 月, 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 254.2 万辆,同比增



1.2021年需求超预期,2022年景气维持高涨



1.1. 中国:产品驱动接棒政策驱动,后续延续高增长



2021 年新能源车需求持续超预期,电动化率屡创新高。销量方面,2021 年 1-10 月, 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 254.2 万辆,同比增长 177%,预计全年销量为 293 万辆。回看 2021 年,一季度淡季不淡,二季度环比持续上升,8 月电动化率达到 17.8%,全年 销量持续超预期。10电动化率已接近 20%水平,远超 2020 年,电动化持续加速。



政策导向弱化,新能车行业转为市场驱动。补贴政策逐渐退坡,2020 年 4 月 23 日, 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 策的通知》,明确新能源车的补贴延长 2 年至 2022 年,原则上 2021-2022 年补贴标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20%、30%;公用领域用 2021-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 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2019 年下半年补贴退坡,导致车企大力抢装,如今 无政策因素影响,渗透率依然稳步提升,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转入消费端需求驱动 的新阶段。



双积分制度作用明显,向碳达峰目标进发。2020 年 6 月,我国推出新版《乘用车企 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21 年至 2023 年新能源汽车 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 14%、16%、18%,相对应新能源汽车产量约 120 万辆、160 万 辆、220 万辆。40%渗透率目标有望提前实现。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到 2030 年当年新增新能 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 40%左右。



路权需求影响进一步减弱。限牌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不断下降,分别对应 39.6%、 41.4%、39.5%、37.1%、30.7%。说明二三线城市渗透率逐渐提升,政策路权优势边际化,消费端需求引领市场走向。另外非营业类新能源乘用车近三年来占比步攀升,分别为 71.2%、86.3%、87.5%。



电动化在 A00 小车和 B 级豪华高端车发力。其中 2021 年 1-9 月纯电动乘用车 A00 级、A0 级、A 级、B 级、C 级占比分别为 33.9%、12.7%、24.6%、27.1%、1.6%。 2021 年 1-9插电混合乘用车 A0 级、A 级、B 级、C 级占比分别为 0.8%、51.9%、 40.5%、6.8%。相比 2017 年-2019,结构更加均衡,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人 群。随着更多 A0 级、A 级等中档车供给提高,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进一步 提高。



爆款车型集中放量上市,供需充分互动。截至 10 月,上市的新车型共计 49 款。年 底持续至 2022 年上市车型超 40 款,覆盖多个车级,车型丰富度和产品力进一步增,消费端有望进一步放量。其中 2021 年 1-10 月份,销量前 15的车型中,有三 款是 2021 年上市。分别为销量第三名的特斯拉(Model Y),销量第四名的比亚迪秦 PLUS DM-i 和销量第十四名的比亚迪秦 PLUS EV,这些新上市的车型贡献了 2021 年的纯增量。



明星车型需求依然强劲,产能瓶颈将被打破。特斯拉持续扩产,11 月 26 日,上海企 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显示,特斯拉正在对上海超级工厂项目(一期)第二阶段 的产线优化项目进行环评公示。报告显示该项目预计在 12 月动工,最快 2022 年 4 月 份完工。随着扩建项目完成,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年产能有望提高到 100-150 万辆,将 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在汽车销量强势增长的同时,比亚迪也在对产 能进行了扩张。随着青海、西安以及重庆二期工厂的刀片电池生产线陆续投产,整车 产能有望加速释放。



产品力逐步获市场认可,新势力全面开花。2021 年 1-11 月,新势力车企销量稳步攀 升,从城市类别来看,一、二线城市占主要地位,三线城市销量同样不凡。



电动化持续提速,合资、自主品牌加快电动车规划。合资、自主品牌年底持续至 2022 年上市车型超 40 款,覆盖多个车级,车型丰富度和产品力进一步增加,消费端有 望进一步放量。



强劲的内生需求+高产品力的车型供给形成共振,2022 年国内新能车销量有望达 496 万辆。



1.2. 欧洲:碳排放约束趋严,退补不改长期高涨趋势



2021 年欧洲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157.9 万辆,同比增加 105%。2021 年新 源汽车延续去年高增长趋势,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分别为 13.9%,18.2%, 18.9%,平均渗透率 17.2%。随着碳排放政策进一步施压,市场出现更多纯电动车型, 纯电动乘用车占比会不断提升。



欧洲电动化水平不均衡,与当地政策相关。超过平均渗透率 17.2%的有 11 个国家。 其中德国(23.7%)、挪威(84.7%)、瑞典(41.7%)、荷兰(22.6%)、丹麦(30.8%)、瑞士(22.2%)、奥地利(18.7%)、芬兰(28.5%)、葡萄牙(17.3%)新能源乘用车销 量居前十五,渗透率超过平均水平。英国(16.1%)、法国(16.6%)、比利时(16.8%) 渗透率与平均水平相近,意大利(8.6%),西班牙(6.9%)渗透率较低。



欧洲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平稳退出。2021 年 17 个欧盟成员国(2020 年为 20 个) 为购买电动汽车提供激励措施。10 个国家(比去年增加 4 个)不提供任务购买激励 措施,大多数只是对电动汽车给予减税或免。这 10 个国家为比利时,保加利亚,塞 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



碳排放压力加重,车企寻求电动化转型。2019 年 12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 色协议》。2021 年起,在汽车领域要求大型车企企(轿车年登记量在 30 万辆以上) 新登记轿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须低于 95g/km,超出标准每 1g/km 每辆罚款 95 欧元。2020 年欧洲整体碳排放 108.2g/km,远高于 95g/km 标准。2021 年 7 月,欧 盟通过《Fit For 55》法案,提出 2030 年起碳排放标准在 2021 年基础上下降 55%, 2025 年起下降 100%。汽车节能减排技术难突破,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系必然之路。



当前欧洲车型较为单一,产品力较低。2021 年 1-10 月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 中,特斯拉 Model 3 销量高居首位,交付 104571 辆车,原超第二名大众 ID.3,58732 辆。期间共上市新车型超 40 款,销量前十五名中无一款 2021 年新上市车型。纯电 动乘用车以特斯拉,大众 ID3、ID4,雷诺 ZOE 为主,可选车型缺乏。尤其高端车 领域,特斯拉目前以进口为主,大众 ID 系列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欧洲市场高端车 电动化率仍有较大空间。



欧洲市场将进入中高端车型快速渗透的时点:欧洲传统整车厂电动化平台陆续进入 产品投放期。2021 年底-2022 年底,预计还有 40 款新车型上市交付,多为 B 级以上 SUV。随着新款车型推出,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投入生产,新能源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虽有政策扰动,欧洲市场增长无虞。我们预计 2022 年欧洲新能车销量为 273 万辆,同比+36%。



1.3. 美国政策加码,塑造全球需求新动力



美国电动化尚在起步阶段。2021 年 1-10 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49.2 万辆。相比 中国欧洲,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偏低。2021 年渗透率达到 3.6%,较 2020 年渗透 率 2.2%提高 1.4pct。从车型结构来看,美国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从车种 来看,轻型卡车(皮卡,SUV)更受消费者喜爱,从 2015 年到 2021 年占比不断提 高,2021 年轻型卡车占比约 77%。



民主党推动新能车政策加快落地。众议院通过《重塑美好未来法案》,全球单车最高 补贴有望落实,渗透率将快速提升。2021 年 11 月 19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 1.75 万亿 支出计划,其中 3200 亿用于清洁能源和电动车税收抵免,最高单车税收抵免 12500 美元。之前累计产量超过 20 万辆后失去补贴的特斯拉、通用有望重获补贴。预计政 策 2022 年上半年落地。2021 年 8 月 5 日,拜登签署行政令要求 2030 年电动化率达 50%。随着碳排放政策趋严,美国本土车企电动化加速。



美国市场有望受政策强势驱动,电动化加速。2019 年以来,西欧在“补贴+限排” 双管齐下渗透率加速上涨,从 2019 年 3.0%暴涨至到 2020 年 10.5%,和 2021 年 17.2%。美国市场当前类似于 2019 年的西欧市场。我们预计美国 2022 年市场销量 为 125 万辆,同比增长 103%。



球电动化大势所趋,销量有望持续高增。我们测算 2022 年中、欧、美新能源汽车 销量分别为 496、273、125 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914 万辆,同比+58%。(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供需边际缓解,产业链利润再分配



2.1. 回顾 2021:供需错配导致上中游材料价格暴涨



2021 年以来,中游材料环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核心矛盾在于持续增长的需 求与扩产受限下供给之间的错配。从需求端来看,2021 年 1-11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 分别完成 302.3 万辆和 299.0 万辆,同比均增长 170%,其中 11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 分别完成 45.7万辆和45.0万辆,同比增长 130%和 120%,单月渗透率达到了 17.8%, 新能源汽车产销旺盛推动材料需求持续增长;从供给端来看,隔膜铜箔等环节受制 于设备瓶颈供给增量有限,六氟磷酸锂、石墨化等持续紧缺限制了产能释放。



正极材料: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三元价格上行。截至 2021 年 12 月 10 日,硫酸镍、 硫酸钴、硫酸锰、氢氧化锂年初至今涨幅分别达到 23.73%、54.76%、72.65%以及 282.00%,同期 NCM523、NCM622、NCM811 价格分别达到 22.65 万元/吨、24.60 万元/吨以及 27.15 万元/吨,年初至今分别上涨 88.75%、82.90%、52.96%;铁锂回 潮推动磷酸铁锂景气度上行。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 年 1- 11 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 128.3GWh,同比增长 153.1%,其中磷酸铁锂电池 装机量达到 64.8GWh,同比增长 270.3%,累计装机量占比达到 50.5%,实现对三元 装机量的反超,磷酸铁锂年初至今涨幅达到 133.77%。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hqxnyw.cn/news/show-2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6937475@qq.com。
 

(c)2024 环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5573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