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李斌再次回到欧洲,站上德国柏林的演讲台。在这个全球汽车产业高地宣讲蔚来新的布局:未来,蔚来将进入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四国,以租赁方式,提供ET7、ET5、EL7三款车型,主要面向企业客户。
这一布局并不意外,早在去年,蔚来就以挪威作为登陆点进入欧洲市场。此次再度加码,展现了其对欧洲市场的勃勃野心。
蔚来并非个案,它只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一个缩影。当下,到海外去、到欧洲去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产新能源车企的重要发展战略。公开资料显示,包括领克、比亚迪等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加大海外布局。欧洲是他们出海的“桥头堡”。
新能源车企争相出海,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可观;二是国内市场太卷,竞争激烈,车企试图在海外市场寻求更多机会。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冲击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商业格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熟,产能稳定,具有先发优势。面对难得的市场窗口期,更早的全球化布局,或许能拿到更多的筹码。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令行业沸腾的消息。但是,作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同样格外激烈。新势力们胜算几何?
“淘金”海外
李斌对欧洲并不陌生。蔚来在德国慕尼黑设有造型设计中心,其品牌NIO及logo的发布会在伦敦举行。去年,蔚来进入欧洲市场,第一站选择了挪威。
结合其最新布局不难发现,对欧洲市场,蔚来的态度已经明显转变。如果说前期侧重于将其看作营销高地,那么现在欧洲早已提升至重要的销售市场,开始了真正的商业深耕。
事实上,像蔚来一样,国内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势头早已有之,但今年格外猛烈,并且进入到真正以产品、品牌争夺全球市场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