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主而言,爱车续航里程大打折扣的“魔咒”再次面临考验。续航里程的衰减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冬季使用中的最大痛点,为打破这一“魔咒”,争夺冬季市场,新能源车企“各显神通”,围绕“续航”大秀“内功”。
在北京北四环某停车场内,一排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
新能源汽车也“怕冷”
“之前充一次电可以开两三天,但天气一冷,有时候一天充一次电都不够用。为了延长驾驶时间,我很少开空调,但电池掉电的速度依然很快。”家住北京东三环的周先生用“难熬”两个字概括了去年和他的新能源汽车一起“过冬”的经历。
除了“掉电快”之外,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冬季还面临“充电难”的问题。“在冬季,汽车充电的速度也会变慢,春秋两季充七个小时电就能充满,但是在冬天至少需要充十个小时以上。”周先生回忆道,“去年冬天,我和一群新能源车主在寒风里排队充电别提有多难受了,所以今年吸取教训,提前购置了地库车位,并安装好充电桩,终于不用再和别人‘抢’公共桩了。”
近年来,在政策、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预计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550万辆。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入局新能源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但当处于低温环境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量和行驶损耗会加速衰减,续航“缩水”的问题成了车主们在冬季用车的一大烦恼。
“如何很好续航目前是新能源汽车在冬季面临的最大难题,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导致能耗上升,再加上暖风、座椅加热等功能的开启,使掉电速度更快,续航大打折扣。”某新能源汽车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冬季电池续航问题待解
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缩水”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在2022年3月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在低温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着力解决相关问题。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代康伟分析总结了电动车冬季续航衰减的三大因素:“一是电池本身。电池作为化学产品,一旦温度降低,内部电解液会变得黏稠,锂离子迁移速率会变慢,导致电池活性降低,影响电池性能和容量。二是空调系统。在燃油车里,空调系统依赖发动机余热供暖。但电动车没有发动机,依赖电池供暖,消耗巨大。三是低温导致传动系阻力增加。冬天的空气密度和夏天的空气密度不一样。冬天空气密度增大,导致风阻变大,电能消耗随之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