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能源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中国速度”:连续七年全球产销第一,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2022-09-28 每日经济新闻62880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步入高速发展期,市场环境、关键技术水平、产品多样性、基础设施保障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可以看作是实现这一巨变的推动力量。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步入高速发展期,市场环境、关键技术水平、产品多样性、基础设施保障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可以看作是实现这一巨变的推动力量。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累计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攀升至1227万辆,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回望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早期政策驱动逐步向市场驱动转型,行业内涌现出多家新势力车企、竞争格局迎来转变,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及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当前新能源汽车不仅为汽车行业,更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我国正加速向汽车强国迈进,也日益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十城千辆”到领跑全球


谈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2009年~2012年实施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十城千辆”)。


2009年元月,“十城千辆”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启动,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城市中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10699


“‘十城千辆’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用开了个好头,意义重大。率先选择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不仅确保了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也使其节能减排的效果得以更好地发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十城千辆”收官之年,我国共在25个示范城市推广各类示范车辆2.7万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各类车辆2.3万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4400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大幕就此拉开。


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规划》明确了纯电驱动、采用补贴和全面优惠的政策扶持,及各行业配合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等多项重要内容,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迎来全面提速。2013年9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2014年9月1日,我国首次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后分别于2017年、2020年、2022年3次延长)。强有力的补贴政策和各个用车环节的优惠举措,极大地拉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4万辆,销量3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正是这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美国,来到全球第一位置,此后一直保持领先。


随着保有量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也由单纯的补贴向多种形式扩展。2017年,工信部等五部门制定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对应设立“油耗”和“新能源”两种积分。“双积分”政策极大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尤其在补贴退坡、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下,保障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逐年下降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


2020年10月,国务院再度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并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占汽车总量的3.2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hqxnyw.cn/news/show-267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6937475@qq.com。
 

(c)2024 环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5573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