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能源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多重压力

   2022-08-25 人民政协网1650
导读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352万辆,连续七年稳居世界首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升至第二位,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技术加速突破,动力电池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驱动电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相当,电控技术差距逐步缩小。但产业发展仍面临多重压力。


新阶段市场仍面临多重压力


蓝皮书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短期市场来看,一是近期面临多重涨价风险。动力电池价格上涨、芯片供应紧缺、补贴退坡、下阶段财税政策尚不明确等问题叠加,导致企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多款车型连续发布涨价通知,市场价格出现动荡。二是供需矛盾已经显现。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市场需求不断走高,但受近期疫情防控、供应链受阻影响,提车周期普遍从1~2个月延长至4~5个月甚至半年。


从市场未来发展来看,需要持续解决产品供给和商业模式等问题。一是产品结构需不断调整。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以高低两端市场为主,2021年中端A级车市场占比仅为20%,市场结构与传统乘用车以中端市场为主的“纺锤形”结构差异较大,需要企业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商业模式需持续完善。整车销售仍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盈利模式,企业前期投入巨大、产出低于预期,伴随市场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原有的政策端盈利需要切换至用户服务端盈利,需要找到稳定、健康的商业模式,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充电设施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补能需要


蓝皮书指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仍面临一些问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补能需要。


一是发展不均衡。公共充换电设施主要集中于一线中心城市,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覆盖率严重不足,“有车无桩”问题较为严重;城市中心区域公共充换电设施基本满足使用需求,但城市外围区域、乡镇与农村地区设施建设明显滞后,高速公路服务区、城际公路等特定场景充电设施数量不足,导致平常时段“有桩无车”,节假日期间“充电拥堵”。


二是行业盈利难。由于充电设施布局结构有待完善,我国主要城市公共充换电设施平均利用率依然不高,导致充电设施企业盈利普遍困难,制约了进一步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政策不完善。部分地区充电设施配套政策不完善,私人充电桩建设难、老旧充电设施运营维护不足、充电设施建设参与方配合力度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影响充电网络健康发展和消费者使用体验。


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下,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蓝皮书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标准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逐步形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降碳的技术体系。


二是研究在汽车相关国家标准中纳入碳排放限值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应考虑在“十四五”期间组织相关机构开展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标准的研究,进一步论证在现有汽车相关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值、相关技术参数及核算和测量方法,探讨纳入碳排放限值指标的可行性。


三是推动汽车行业先进技术和产业模式变革。将“十四五”“十五五”作为实现汽车行业技术变革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明确国家强化汽车行业碳排放控制的预期,激励企业提高绿色先进技术的创新投入,促进车辆轻型化、智能化、电动化、氢能化等多元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新一轮全球汽车技术变革浪潮中破除技术壁垒、抓住竞争先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hqxnyw.cn/news/show-238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6937475@qq.com。
 

(c)2024 环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5573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