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能源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宁王”“锂王”互掐,新能源汽车的钱被谁赚走了?

   2022-07-25 中国经济周刊3350
导读

许多真心话往往都是以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近日,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笑称:“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并且在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虽是

 

 

许多真心话往往都是以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


近日,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笑称:“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并且在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虽是玩笑的口吻,但这绝不仅仅是笑话。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无论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还是北汽蓝谷、江淮汽车、小康股份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在亏损,即使是刚刚拿到上半年全球销冠的比亚迪也只是处于微利状态,利润率远不及特斯拉。


对此,宁德时代方面也是“喊冤”,认为自己只是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并将矛头指向了电池原材料涨价。同时,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发言也再次把动力电池回收推至前台。


“宁王”难逃为上游打工命运


在动力电池供应链中,常常会有上中下游之分。以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为代表的中游电池厂商,以及众多车企作为下游承接商。


7月21日-23日举行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庆洪的发言直指处于中游的动力电池价格太高,除特斯拉之外的新能源整车厂(基本)都是亏损的,车企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除了曾庆洪外,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等车企大佬在发言时也纷纷表示:为了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监管,改善供需失衡,让动力电池的价格回归至合理区间。


不甘愿给“宁王”打工,车企自建动力电池生产线就逐渐成为趋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日前从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车企广汽埃安了解到,广汽埃安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线目前已开建,未来广汽埃安30%的高端电池将自研自产,而70%的中低端电池将由外部电池企业代工。


“为顾客买便宜一点的车,保证电池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各车企实现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曾庆洪表示,电池企业将成本压力传到主机厂,主机厂也必定造电池和买原材料。


李书福在会上也表示,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围绕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充换电运营、光伏绿电、回收利用等领域,与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了生态化布局。


对于下游车企的抱怨,宁德时代也颇感“委屈”。


曾毓群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此后,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也在发言中称,我们平常也会面对客户的抱怨,说整车厂不是很赚钱,你们电池厂是不是把利润都拿走了?我们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利润往哪儿走,大家也可以想象。


上游原材料涨价、供需错配等因素吞噬了中游电池企业的利润,这点从宁德时代2022年一季报中可以看出。今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8.66%,超过营业收入44个百分点,毛利率只有14.48%,创下2年来新低,而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系原材料涨价压力所致。


生意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池级锂盐产品价格处于历史高位,7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华东地区均价达到了478600元/吨。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hqxnyw.cn/news/show-20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6937475@qq.com。
 

(c)2024 环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5573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