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期问题、取消二手车迁入限制……一段时间以来,支持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密出台。
稳生产、促消费、完善配套设施,一系列举措旨在提振汽车生产制造、全面释放市场潜力。这些措施落地效果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支持政策出台?
“6月以来,我们预期越来越乐观。”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商力高新能源创始人王翰超说,一方面,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另一方面,稳增长政策出台,国产化替代加快推进,整个行业芯片供应紧张得到一定缓解。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上半年收入比去年同期增了一倍多。“我们调高了全年计划,在烟台的第三条生产线开始量产。”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这些都对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影响。工信部联合各地各部门搭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建立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红灯”预警、大宗原材料供应“红黄蓝”预警协调机制等,逐一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
7月6日,在广西柳州汽车城一家汽车企业,工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产业链供应链日益畅通。工信部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汽车产业链的产能也全面恢复。”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说。
产业的发展需要供需的协同,在稳住生产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一系列举措密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