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能源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跨界融合赋能新能源车险

   2022-07-13 ​中国经济新闻网1430
导读

  日前,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举办新能源汽车保险创新研讨会,并发布了再保险行业首个新能源汽车保险定价风控模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

 

  日前,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举办新能源汽车保险创新研讨会,并发布了再保险行业首个新能源汽车保险定价风控模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至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目前产销量约占整个汽车行业的21%,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也在快速发展。今年前5个月,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逐月保费同比增速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有研究机构预测,当前促进汽车消费、倡导绿色出行的政策,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保险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重要参与者,在提供保险服务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2021年12月份,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中国精算师协会同步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在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专属条款在使用场景上覆盖了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和充电过程中的风险,扩充了火灾事故风险,并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衰减的情况设立了相关条款。

  

  然而,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车体硬件、使用场景和人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因素都更加复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朱俊生表示,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一些没有被专属条款覆盖的风险。例如电池热失控风险、环境影响带来的责任风险与声誉风险、供应链与产品的召回风险以及网络安全风险等,需要保险公司继续探索拓展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此外,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定损标准尚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制定和规范。

  

  中再集团总裁和春雷表示,新能源车险还面临着定价难、赔付率差异性大等问题,导致产品供给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保险需求。如何在技术快速迭代创新、投保经验数据积累较少的情况下科学设计保险产品,成为保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挑战。太保产险副总经理陈森建议保险行业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深挖新能源车险模型的定价因子,例如探索将新能源汽车的里程数据、驾驶行为的车联网数据等作为新的风险因子纳入模型。

  

  相比传统车险,新能源车险还存在出险率、赔付率和案均赔款较高的痛点,很多保险公司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承保非常谨慎。朱俊生建议,直保公司和再保公司可以通过深入研究风险特征、加强科技应用,合作提供定制化的再保解决方案,共同化解理赔压力。据陈森介绍,新能源汽车的保单成本率去年以来呈现稳定下行趋势,目前约为101%,已经接近盈亏平衡点。未来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和企业风险管控的加强,新能源汽车保险整体亏损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中国汽研数据产品部部长程端前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安全事故的攀升。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车险保费和成本率双高的问题,还需汽车产业集中精力加强基于安全的智能技术攻关,大幅度降低事故率、损耗率。安全不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新能源汽车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年4月份,工信部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于保障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和春雷表示,保险行业多年来积累的各类风险管理经验可以帮助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从前期研发到后市场的全产业链风险闭环管理,实现从单纯的风险补偿转向风险减量管理的跨越。同时,保险行业可以充分利用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等独特优势,通过发行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支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化、互联化的载体,改变了传统车险的商业逻辑。“汽车产业与保险产业跨界融合,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能源汽车保险不断创新。”朱俊生表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hqxnyw.cn/news/show-184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6937475@qq.com。
 

(c)2024 环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5573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