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能源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有一说一:造好电池,是新能源企业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

   2022-05-24 易车5180
导读

舌战群儒、自嘲为最失败,也最有收购苹果梦想的企业家罗永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华为技术功底还是很扎实的,至于其它(厂家)的黑科技我真的看不上,我不是说哪一家不行,我说的是在座的各位,真的,都是供应商(供

 

舌战群儒、自嘲为最失败,也最有收购苹果梦想的企业家罗永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华为技术功底还是很扎实的,至于其它(厂家)的黑科技我真的看不上,我不是说哪一家不行,我说的是在座的各位,真的,都是供应商(供货),你在那装什么孙子呢,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我们的市场取决于产品的定位和你的成本售价。

所以老罗也经常惶恐不安,因为你没有核心技术,你的核心技术都是供应商的,他可以给你,也可以给别人。

手机领域就是有这样一个问题,生产制造门槛降低之后,已经不是考验厂商实力强弱了,而是在考量供应商强弱。

所以说,一个行业的门槛过低,并不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大量的资本会提前介入,通过买入供应商的产品来整合商品。

新能源产业其实就是老罗嘴里说的这种状态:你们谁也别装大尾巴狼,都是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你们的电池、电机、芯片甚至发动机都是采购的,你们只是做方案整合,能够做出差异化的是设计、尺寸、产品定位和服务。

我从不认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要靠新势力来推动。

目前来看,大量新势力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储备,同时这些企业甚至连能够大批量生产整车的能力都没有,产品的底层技术来源基本上都是采买。

三电系统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精进、万向、瑞力、三星、索尼,都是新能源大面积采购的品牌,车桥、减震则是蒂森克虏伯、KYB、采埃孚等等。

因为历史短、研发投资弱、研发人员少等等原因,新能源企业不可能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太多的建树,更不可能拥有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毕竟新势力的一切目标就是为了让成本更低,让产品价格更具有个性化,以此通过高定价来优化自己的产品价格。

显然,大部分新势力都是方案整合商,采买大量的零部件进行整合生产。

长三角工业停摆一个月就让大量的汽车企业震荡明显,尤其是处于上海的一些新势力更是造不出来车,核心的根本就是对供应商依赖太重。

当然,新势力也会打出一些自己的黑科技,比如说零跑打出的CTC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虽然喊出了黑科技的噱头,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在采购供应商电池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整合方案的技术。

显然,造电动车却没有电池、电驱、BMS技术的企业,本质上来说就是罗永浩所说的“大尾巴狼”。

但也有例外,比如说几乎实现了产业链全涉及的,已经完成了大量供应链的掌控,比如说电池、电驱、芯片、ABS甚至刹车。

目前来看,还是有点技术的,这也是可以摆脱大部分供应商,在全球范围供应商名单中很有话语权的选手。

所以的产品有很强的特点,比如说价格都不高,一方面能够在采购成本上拿着自己的技术去跟顶级供应商谈,另一方面自身设计的核心三电成本一定比采购更低。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hqxnyw.cn/news/show-105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6937475@qq.com。
 

(c)2024 环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5573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