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指标交易成“刚需”,可充分利用太阳能热为企业减负
有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年碳交易均价在49元每吨。按照联合国环保组织的数据显示,碳排放的社会成本约每吨41美元,国际碳交易价格在47美元以上。显然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价格太低,不能真正体现可再生能源对二氧化碳减排所做出的价值。随着碳指标成为刚需,我国的碳交易价格自然会上涨。根据最新交易显示,我国碳交易价格一度达到87元每吨,2022年大概率会超过百元。
碳交易价格升高,意味着所有产业的耗能都将被“碳纯色”衡量;即便是个人消费的电和热,也都将成为碳交易的一部分。
根据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十四五”期间,除电力行业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涵盖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领域的高耗能行业,是能耗双控重点关注产业,都将纳入碳交易市场,实现碳排放交易的全领域覆盖。可以预见,未来高耗能企业要想维持生产或者扩大产能,或许要通过消纳绿电或者购买碳指标,来对冲企业消耗化石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此外就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为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太阳能热能减排效果显著
太阳能热利用是减排效果显著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长、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王志峰研究员指出,在中低温太阳能热利用方面,每安装2m²太阳能热水器,在其生命周期内可以减排3902.2kg二氧化碳;截至2020年底,我国太阳能集热系统保有量5.38亿平米,累计减排二氧化碳17.283亿吨。在高温热发电方面,根据美国和西班牙权威机构的分析发现,较光伏、风电、核电和燃煤系统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能热发电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最低,仅为9.8~10g CO₂eq/kWh。这些数据表明,太阳能热利用应用范围广,减排效果佳。
世界上约90%的能源使用涉及热量的产生或控制。而太阳能光热和光伏电加热,可以满足热应用所需的各种温度。将太阳能热利用融入工农业部门不仅能够实现脱碳,还可以提高工艺加热效率,节省供热生产成本。
实际上,近年来用聚光太阳能热为重工业提供动力也逐步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特别是在水泥、钢铁,铝和制氢等行业都有所应用。(详情可参阅:脱碳目标让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在水泥、钢铁,铝和制氢等行业应用加速)
太阳能光热+多能源互补利用广泛
而太阳能热利用更广泛的用途,则是将太阳能与其他形式能源转化技术相结合,这也是实现各种能源品味对口、梯级利用的重要手段。
中温太阳能热在区域供热、工业干燥以及居民供暖等领域可替代化石燃料应用。此外,随着我国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建设开展,促进太阳能光热熔盐储能、光热制氢、光热海水淡化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成熟,也将促进太阳能热利用多点开花。
太阳能耦合其他能源直接供热供暖近几年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建筑面积不断增长,集中供热面积逐渐扩大。据2021年10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和《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集中供热面积达约122.66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约7.8亿平方米,增长率约6.8%;全国集中供暖管道长度达507348公里,较2019年增长39363公里,增长率约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