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结构深度转型,电化学储能迎风起
1、电力结构深度转型,电化学储能迎风起
储能是完成电力系统转型的三大基石之一。在电力系统中,储能发挥了三大价值:功率价值、容 量价值和能量价值。在调频方面,发电有功功率高于负荷功率会导致频率上升,带来电网扰动, 进而需要发电单元提供短时的功率支撑,储能可以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能的容量价值在 于可以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由于电气化和电力低碳化的发展趋势,高碳的火电发展受 到抑制,新能源发电将会增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会给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带来巨大压力, 而储能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压力,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此外,储能通过能量存储和峰 谷移时,充分发挥了能量价值。因此发展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必然选择。
电化学储能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产业链配套更加成熟,相较于其他储能技术在场景应用、技术、 成本、建设周期、转换效率及选址要求上更具优势,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增长潜力较大。储能技术 路线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机械储能以抽水蓄能为主,目前技术成熟,建设 成本相对较低,转换效率约 70%-80%,但对选址环境、地形条件及水文环境要求较高,建设周期 长达 3-5 年,响应速度基本在分钟级别的水平;电化学储能主要以锂电池、铅酸电池等为主,其中 锂电池储能相对来讲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转换效率可超 90%,产业链配套更加成熟,相较于其 他电化学储能在技术、成本上更具优势;而电磁储能则更适用于放电时间短且迅速的功率型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