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千瓦规模布局!山东储能是如何开挂的?
在新一轮储能建设大扩张中,山东正在成为佼佼者。
截至目前,山东省电化学储能总装机规模达76万千瓦,基本建成覆盖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储能集成、工程建设、咨询检测等相对完整的储能产业链。3月初,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库征集工作的通知》,涵盖锂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煤电储热、制氢储氢及其他新型储能调峰项目,共计6大类。
山东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力争到2025年,山东省储能设施规模达500万千瓦左右,为山东省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这一计划是建立在数年的政策推动及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之上。
山东能源局推动储能政策出台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智慧事业部设计总工程师裴善鹏在2021年国际储能大会上专门就山东储能政策设计主要考虑因素提供过详细解释。
山东电网结构决定了储能需求,2019年时,总装机131GW,另外有外电入鲁30GW,总负荷89300MW,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22%。山东电网是以火电为主的电网,逐年增长的风电光伏和外电入鲁为山东电网带来逐渐增加的调峰压力,另外本地核电并网也加大了调峰压力。
数据来源:《山东储能政策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山东省储能和其他一些省份不太一样的是,多数省份储能发展由当地发改委、能源局和电网共同推动,而在山东,省能源局是主导者。在2019年电网、电力基础上,山东省制定了两阶段发展的主基调:
第一阶段,在2020年-2022年,通过政策引导储能起步,依托示范项目探索储能商用模式,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
第二阶段,全面市场化,在2023年-2025年,在电力市场成熟稳定、储能设备价格大幅下降、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退坡机制,推动储能应用全面进入市场。
从这里可以发现,山东省能源局已经为省内储能建设进行了全盘统筹考虑,真正让储能可以商业化运行才是最终的目标。也只有实现商业化储能,才能让整个产业吸引投资者和企业加入其中,彻底盘活市场。
储能“政策包”引领行业规范运行
山东省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把新型储能纳入山东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出台全国首个储能示范应用实施意见,探索性提出储能优先、平进平出、优先发电量计划奖励、多劳多得等支持储能示范应用的“政策包”;启动首批“5+2”装机52万千瓦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成全国首个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山东发布密集政策,来支持储能发展,总结下来大致针对以下重点:
储能电站:首批示范项目规模约50万千瓦。到2025年建设450万千瓦左右的储能设施。到2025年,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力争建成投运容量2000万千瓦左右。
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置储能:原则上配置不低于10%储能设施,时长不低于2小时。可以自建或者租赁,优先租赁共享储能。配储能的风光项目可优先并网、优先消纳。
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报价和容量相同时,优先调用储能。储能参与调峰,若当日发生直调公用火电机组停机调峰,储能设施有偿调峰出清价格按照0.4元/kWh执行。储能参与调频,试运行初期,AGC出清价格最高上限暂按6元/MW执行,参与AGC辅助服务的储能设施不再参与有偿调峰交易竞价。火电机组因参与调峰出力运行至50%及以下时,优先调用储能设施。
其中电价因素在提升储能体量中作用显著。最近的是3月8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居民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要求在分时电价的执行范围上,发改委明确:初工商用户外,有条件的地方,要按程序推广居民分时电价政策,逐步拉大峰谷电价价差。